协会团队TEAM
我们的团队
我们的团队欧亚行业专家

欧亚医协由多位中欧著名医学界人士,政界人士和商业人士联合发起设立,本着提高中欧各地医疗技术水平,开展国际化的医疗科研合作,平等、互信、融合的精神,致力于扶持优秀的医学创新项目,提高地方医学水平,支持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而设立。
协会从成立至今,已邀请50多位中德医学专家及科学家,联合了海内外多家医疗科研机构及大学参与到中德合作的医学项目中来。同时我们也紧守自己的社会责任,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伊始,我们第一时间联合号召德国的伙伴和当地医疗机构,紧急采购了一批国内急需的专业医疗口罩、防护服,手套、眼镜等,在协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顺利入关,仅在7天内就将此批物资无偿交付给武汉相关医院。
2021年1月协会与德国商会授权机构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从此协会可以通过德国伙伴直接获得商会医疗行业相关一手技术专利研发等信息,同时协会联合德中两地相关机构共同打造了医疗器械专利技术转移通道,此举为中德间医学技术互相引入提供了高标准行业对接渠道,大大降低了中德间医疗技术、产品的行业准入壁垒,有效提高了合作的落地成功率。

查看详细介绍
人工心脏
人工心脏心脏辅助系统 — — 恰逢其时

中国目前心血管发展中最大的机遇和市场是人工心脏(心脏辅助系统)。每年中国数以千万计心血管患者约只有不到5%的患者有机会获得合适的受体,来彻底拜托长期困扰自己的心脏疾病。由于此类型疾病多位慢性和中重度疾病,传统的等待活体受体捐献移植等手术,由于配型和时效等各方面因素深受制约,并不能满足中国广泛的心脏病患者的需求。目前多数病患只能在病痛中默默等待或者因此丧命,因此人工心脏辅助系统乃至真正的人工心脏越来越广为市场所需要。目前市场上人工心脏技术还并不真正成熟——我协会心脏科专家如是说,受制于精密加工,电池,集成机电等多方面因素,现在中国市场上正在此赛道上狂奔的几家国内或外资企业技术来源于美国或日本,但由于前述配套技术或制造困难,导致真正成型的心脏辅助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落差更别说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心脏。
协会心血管专家们表示,我们具备国内最好的临床条件,非常希望在协会的帮助下就此方面与欧美有此专业领域的发展计划的组织和医疗机构进行深入探讨。

数字医生
数字医生人类医生的好帮手

集医疗领域的自主创新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杨杰孚提出,目前各大三甲医院使用的高端医疗器械中,进口的占比过高,还是要在自主创新研发上面花大力气。
有报告显示,目前西方企业在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以2020年上市百强公司市值计算,美国总计48家企业登入百强榜单,中国只有7家,排行最高的中国企业仅列第51位。从品牌认知、市场份额、技术积累等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相比国际巨头仍有较大的追赶空间。
不过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兴起,以及中国医疗AI企业的强势发展,中国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市场悄然生变,AI医疗器械等部分领域正上演“弯道超车”。
AI医疗器械是指基于不含有患者个人信息的脱敏的“医疗器械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其医疗用途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数据主要指医疗器械产生的用于医疗用途的客观数据,如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医学图像数据、医用电子设备产生的生理参数数据、体外诊断设备产生的体外诊断数据等。其中医学影像数据占据了80%的医疗信息,是疾病筛查和诊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AI加持已成为提升效能的不二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中国AI医疗器械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多项第一。根据灼识报告,截至到2022年2月,以在全球覆盖的治疗领域范围计,中国医疗AI企业数坤科技在所有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其“数字医生”产品组合包括12款产品及25款候选产品,市场准入方面,已获得2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1项NMPA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及4项MDR CE认证。
AI“数字医生”作为人类医生的好帮手,能够使诊断效率大幅提升,并提高准确性及一致性,带来更多的临床价值。通过解放高年资医生的精力,并将专家级诊疗能力向基层普及,“数字医生”还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紧张、分布不均衡等现实难题。

人造器官
人造器官--机械性人造器官、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生物性人造器官

人体器官病损后,如肾、肝、心脏衰竭等,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无法达到治疗效果时,器官移植成为唯一治疗手段。但全球可提供移植的器官数量远低于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适配器官,人造器官发展的重要性由此显现。
现阶段,全球可供移植的器官是由人类自愿捐献提供,相较于捐献器官,人造器官易得性较高,移植成本较低,并且生物相容性较好,因此全球人造器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7-2019年,全球人造器官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9%,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9.3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人造器官市场规模将达到51.2亿美元以上。
人造器官主要包括机械性人造器官、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生物性人造器官三大类。机械性人造器官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原料制造而成;生物性人造器官是以人体或动物细胞或组织培育而成,此类器官具有生物活性;半机械性半生物性人造器官是将前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制造得到的器官。
由于人造器官行业进入的资金、研发、技术、人才壁垒高,在发展初期,由于技术不成熟,研发失败风险大,实力稍弱企业难以支撑,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是医药行业巨头参与,如雅培、美敦力等。我国也有人造器官研究机构与研发企业,但在研究水平、生产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与欧美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目前我国主要还采取产品引进,技术合作的方式引进需求量大的人造器官产品。但我们也观察到,国内有越来越多的本土或合资企业参与到人造器官的研发生产领域中,资本引领,参与及整合的能力在其中也愈发显现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以及人类对健康、长寿命的追求不断上升,人造器官研究不断深入。现阶段,除了大脑结构极为复杂难以替代外,其他绝大多数人体器官都有进行人造器官的研究。随着全球居民在医疗领域的支出不断增长,器官移植需求持续上升,人造器官重要性日益凸显,实施的手术量不断增多。未来,随着人造器官技术日益成熟,其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快速攀升,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医工转化
医工转化

创新成为医疗界“主旋律”,“医疗器械”如何赶上风口?
创新,毫无疑问是当前医疗领域的主旋律。
在政策上,2021年,我国共发布49条与医疗创新和转化相关的政策,对于科研的社会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其次在技术突破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在今年共有31项前沿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最后在创投上。据统计,2021年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59起早期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25亿元。但医疗器械领域医工集合难度大、原始创新力不足、转化率低等,“医疗器械”应遵循何种原则才能赶上风口?
首先,临床需求和医生的使用体验是至关重要的,需细心听取用户的反馈,切忌自身闭门造车。
其次,降低器械的故障率,提高器械的稳定性,寻找最简洁的解决方案,正如蛇打七寸,一矢中的,这就是医疗创新的核心命题。
第三,有创造力的工程师会根据成熟的医学原理,采用自己掌握的机械、工业原理,设计出全新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创新,是医工结合的产物,也是寻找医工公约数的过程;
第四,以微创和重复干预为方向;一个优秀的介入治疗器械必须具备的条件:符合基本的医学原理;易实现导管化,容易操作;植入物少;靶点精确;可多次干预。
第五,既有科学的组成部分,也充满着艺术的美感,尽量和人体完美兼容;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美化、艺术性设计可以增加产品观赏性,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好感。
第六,医疗器械研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前可能大部分器械是工程人员根据国外产品去研发,逆向开发的一个过程,但将来必须强调一些纯创新,从医学端结合开始的一些创新,执行力尤为关键。
医械创新离不开医工转化,奥咨达是您成果转化的引路人和经纪人,商业化设计,快速拿证,少走弯路,轻松获取阳光收入。

协会资讯GEMI News
您所咨询的问题

loading...